《劍豪生死鬥》動畫的藝術特色(一)︰畫面

《劍豪生死鬥》,一個臺灣翻譯的名字,係漫畫家山口貴由的作品。日文原名《シグルイ》,部分寫成漢字作「死狂い」,意指為死瘋狂、醉心於死。這名稱取自武士道經典《葉隱聞書》引述鍋島直茂所言︰「武士道就是對死的狂熱,即『死狂』本身。當成為『死狂』的武士,即使一人單挑,數十人群起殺之都很難。」(註) 此作改編自南條範夫的小說《駿河城御前比武》,並加插大量旁枝,大作藝增。二零零七年,廣播公司WOWOW把《劍豪生死鬥》漫畫的前半部分作成動畫。本系列的文章將探討動畫版的若干藝術特色。
本系列所討論的藝術特色,指作品的表現手法,而暫不論主題及內容。部分藝術手法涉及故事內容,有關部分將會提及,但這不是討論的重心。本系列不會探討作者表達的意圖,而集中注視所帶來的效果,所以部分特色或許不是製作人有意為之,而本系列也可能納入討論範圍內。鑑於動畫版的內容與漫畫版非常近似,不同者在於小量細節,本系列所言的藝術特色,是漫畫版中沒有或鮮見的,而在動畫版較為突出。本篇將討論《劍豪生死鬥》動畫中畫面的藝術特色。
色彩運用
首項特色是色彩的運用。《劍》雖是彩色動畫,畫面卻普遍像是灰階的,即是觀者能清楚辨認畫面是彩色,同時又可見它是帶灰、啞色的。這種色調配合全作品陰冷的主調,有助營造氣氛。然而,《劍》不是全輯只有此色調,在某些時候會出現鮮艷的顏色。有些物體的顏色會異常鮮艷,例如橙紅色的蜻蜓、紫色的花瓣、紅色的西瓜肉,還有經常出現的鮮血。在偏灰的主畫面中,有一個鮮色的物體,效果就是突出該物,而這顯眼的物體並非為顯眼而加添,它們在表達上具相當功能。由於部分涉及象徵、敘事承轉等其他手法,具體在本系列其他部分再述。



與其他手法無關,又在運用鮮暗色對比上別具意義的例子有以下一個。在第六景〈產聲〉中,伊良子清玄即將受岩本虎眼懲處,卻獲告知「傳授秘劍」。伊良子被吩咐與同門比試,然後身受重傷,倒地昏迷,後來蘇醒,逃到神社前的空地上,兩旁夾着篝火,空中掛起朗月。畫面所見,是紅色的月亮,以及藍色的火焰和地磚縫隙。此處具兩項藝術效果。
首先是突出紅月,突出紅月的意圖應是反映岩本虎眼因狂慾而成的暴虐、嗜血,該片段加插一句獨白︰「使人心狂、艷色如血、明月升空。」(又譯︰「狂慾不止,血月升空。」)正是描述此情境。藍色是紅色的對比色,在天之月是紅色,在地的篝火及石磚縫隙便描繪成藍色。
此外,這反常的顏色配置可顯示伊良子精神錯亂。那時他被牛股權左衛門及藤木源之助所傷,後來被人以罌粟藥麻醉,復甦後便遇上此情此境,精神恍惚。他定過神來,方發現岩本虎眼不是傳授秘劍,而是準備決鬥,那時畫面中的火焰已變回正常的紅色,地磚的縫隙則是淡紅色。前後色彩之異,反映伊良子的狀態是失常還是正常。不變的是紅月,皆因岩本虎眼的殘忍狂態沒有改變,還引出接下來對伊良子的懲處。


篝火及地磚縫隙的顏色前後不同
水墨畫及「閃爍晃動」的效果
《劍》的一大影像特色是以水墨畫風格描繪人物的肌肉紋理。全套作品中,此手法共出現十一次,分佈於八名角色。這手法可刻劃人物的肌肉結實剛勁,甚至處於運力的狀態。用作品中主流畫風以外的方式,來描繪某對象,從而達到細緻刻劃、強調的效果,這種手法在動畫中非常罕見。水墨畫是東方傳統藝術,用於《劍》這時代劇中,正好互相配合。又或可以說,要在原圖上,以另一種畫風描繪肌肉紋理,做出強調效果,又要與劇種、氣氛配合,水墨畫是最佳選擇。
另一種表強調的手法是把描繪的對象畫成「閃爍晃動」。例如在第六景〈產聲〉中,藤木與伊良子以木劍比試,兩人的動作都很快,畫面反而用定鏡來表明動態,在定鏡之中,兩人的木劍呈閃爍、輕微晃動的狀態,顯示高速之中有更高的速度,增強決鬥的緊張氣氛。又見於第七景〈牙〉,藤木與浪人丹波蝙也齋決鬥,藤木發出攻擊時,畫面中的他變成晃動的狀態,丹波被他擊中後,也是如此;該片段同時敘述藤木透過打酒瓶領悟奧義,被他擊中的酒瓶,也是晃動的。這些刻劃的手法,都可增強畫面的震撼力,塑造角色力量之強、速度之高,渲染戰鬥激烈的氣氛。


水墨畫風格


閃爍並晃動的木劍


晃動的拳頭及酒瓶
本篇初探《劍》畫面上的藝術特色,粗分色彩運用及作畫的特殊安排,這些手法在特定片段中,可以表達特殊意義;在整體上,則可營造氣氛,配合劇情及劇中主調。在畫面上,《劍豪生死鬥》或許尚有其他一般動畫罕見的特色,有待發掘。
註︰出自山本常朝口述、田代陣基筆錄《葉隱聞書》(臺北︰遠流,2007年),頁74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