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最近日誌

《劍豪生死鬥》動畫的藝術特色(四)︰敘事


由電影講故事

  電影及動畫(1)都是以影像為主要載體,輔以聲音,再述說故事。以畫面講故事是電影的主要表達方法,因此畫面的承轉、前後配合、取鏡之不同,對敘述起不同效果。《劍豪生死鬥》動畫版在敘事手法方面,有兩大重要特色。

具意義的承轉

  故事中不同路線會同時發展,在敘述時,卻無法同時交代多線發展,因此在某些情況下,作者須用手法顯示各情節時間上的關係,也可以按敘述需要,開始或終止某段落。《劍豪生死鬥》在這方面做得尤其出色,因為它在承轉中注入意義,渲染氣氛,把故事不同部分有意義地連結一起。

  第四景〈童歌〉中,虎眼流弟子談論伊良子未來將在虎眼流步步高陞,並提及他目睹「流」這一門派秘技,藤木在旁以竹桿點水寫字。談到最後,畫面是藤木手持的筆桿滴水,畫面便轉至一個瀑布,流水淙淙,鏡頭再轉而投射至伊良子,他在竹林中練武,並用「流」砍掉多根竹。首場景的弟子談論,涉及「流」、伊良子,又有藤木以竹點水寫字,下一場景便以水連接,伊良子現身,並以「流」斫竹,代表他習得奧義,自問可勝藤木。

  在第八景〈蟬鳴〉,虎眼流被其他武士及浪人嘲笑,山崎在食肆聽見有人侮辱門派,出手擊斃一人,打傷一人再離去。傷者衝出店外報復,反被山崎一拳打至烏珠迸出。山崎拾起眼睛吞食,咀嚼後吐出眼中紅血。接着畫面轉至紅肉西瓜,再見地上有吐出的西瓜黑核,原來是牛股在吃西瓜。前一個是廝殺兇殘的場面,後一個則是平常閒適的景象。由紅色作為承轉之線索,但其餘紅血與紅肉、烏睛與黑核、吐血與吐核、咀嚼之異同,幾對事物互相連結,令兩個場景緊密相連。如此連接,還有弦外之音。上述兩場景迥異,但各事物類似,是呈現在「醉心於死」的主旨下,武士閒適與格殺、生存與殞命是如此接近,可謂融為一體。可見上述畫面的鋪排不只具過場承轉的功能,還可表達深層意義,渲染「死狂」的氣氛。(2)

敘述時間與真實時間

  敘述故事所花費的時間與事件確實歷時多久,不一定相同,甚至往往不同。故事度過寒暑,作者只用簡單語句或場景交代;電光火石之間的緊湊情節,卻可細緻描述。《劍豪生死鬥》以刻劃短時間內的事情見長。

  例如在第六景〈產聲〉,伊良子以為將獲得傳授秘劍,先與藤木比試,比試開始前,樹上一團雪正要下墜,鏡頭轉向映着兩人動態。期間兩人的動作往往是同時作出的,劇中便要經常使用多個分鏡顯示兩人在同一時間的動作,而且畫面主要是靜止,迅速移動的部分則以「閃爍晃動」的效果呈現,(3)某些影響勝負的動作,又以動畫表示。一連串格鬥後,又顯示雪剛好墜到地面,表示以上動作耗時之短,突顯兩人之迅速。此前以靜止畫面表現迅猛的動作,是故意把敘述時間拖長,除了以慢襯快,還可令觀眾的注意力放在猜想下一刻的事態發展,更見緊湊。(4)

一個兼具兩種特色的情節

  本文舉出最後一個例子,它可謂融會前述兩種特色,出自第三景〈鎌鼬〉。藤木及伊良子準備刺殺舟木兄弟,四人拔劍相向。舟木兄弟氣勢逼人,猶如金剛力士,畫面便投映他們的身體漸變成金剛,色調轉為火紅色。下一個鏡頭是火紅色的燈火,原來場景一轉,轉至在岩本宅第中的牛股,他正思考四人對決之狀況,認為形勢不妙。隨後場景返回四人處,藤木決定先下手,擺好架式,一塊樹葉飄落,飄至半空,藤木揮刀斬擊,樹葉着地時,招式也已完結。

  首先,此處以相似的事物作承轉、鋪敘,包括以金剛喻舟木兄弟;以火紅色連繫至牛股,再由他的思緒映襯舟木之強橫。這番承轉加鋪敘,表示舟木兄弟是勁敵,而藤木、伊良子最終獲勝,更見他們實力非凡。此外,以一片落葉襯托藤木出刀之快,就如前述區別敘述時間與真實時間的手法。

本系列總結

  上述一例可作為代表,印證《劍豪生死鬥》的藝術特色往往是豐富多樣,一個情節可包含多種藝術手法,運用畫面、聲音,組織涵義深厚的敘述,這正是巧妙運用電影的語言來敘事。《劍豪生死鬥》的藝術特色不啻本系列所言數項,而且多項混用,效果又見不同,礙於文字表述所限,未能一一呈現。倘可加整理,將再探討其中傑出之處。

註釋︰

(1)「電影」是早已出現的中文詞彙,在西方,「電影」的其中一個早期名稱為motion picture,意即「移動的畫」。可見電影及動畫有相似的特質,在表現手法上有相通之處。

(3)有關「閃爍晃動」的畫面處理,詳見本系列第一篇。

(4)格鬥前及格鬥時的音樂不同,格鬥後沒有音樂,轉為蟬鳴,這是另一種製造緊張及緩和氣氛的藝術手法,礙於篇幅所限,未能盡述。

文章分類

CONFIDENTIAL, Copyright © 2016 Diffangles HK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