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最近日誌

早已來臨的「後真相時代」

  • 石上流
  • Jan 26, 2017
  • 3 min read

  英國退出歐盟、川普當選為美國總統,期間政客謊話連篇,仍有不少人相信,甚至認為事實如何已不重要,有人認為社會出現空前反智的情況,稱現在為「後真相時代」。或許在歐西地區,這是新鮮事,但在香港,這幾乎是司空見慣。從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較早前的言論可見一斑。

  施永青在報紙專欄論環保人士漠視大眾的住屋需求,阻攔政府開發郊野公園,作為住宅用地。施永青提出「環保只是人類自己弄出來的概念,地球可沒有這樣的需要。」並舉出多種自然災害,指它們足以令多少環保工夫付諸一瞬,人類如何竭力保護環境也是徒勞。又說港人生活奢靡浪費,「欠地球的,遠非保住香港的郊野公園就可以贖罪。」好一個「一件污兩件穢」的豪氣!反正地球已一直被破壞,自然的力量又是「不可抗力」,因此再多的破壞也不須在乎!施永青竟然以火山爆發與排放毒氣、冰河時期的地貌變異與填海作為類比,而不知自然災害只令環境改變,人類破壞環境的行為才導致永久損害。

  施永青又提出「人類是為了保持一個可以讓人類長期生活的環境,才大力提倡環保的。」誠然當今流行的環保論是以人類為中心的,大要是整個環境由眾多事物組成,包括氣候、土地、動植物,甚至細菌、元素;個別事物又是貢獻整個健全環境之一員,因此各事物互相依存,這才是理想的環境生態。若如施永青所言,人類為了自身生活而建屋,繼而破壞環境,最終人類的生活質素也大打折扣,甚至有所危害。此外,環保論也有不以人類為中心的,甚至自古已有,孟子說君子應該「親親而仁民,仁民而愛物」,雖然親屬、百姓、物品三者有等級之別,但他主張君子對事物該有愛惜之情。仁德的推展令人對事物也有同情心,會加以愛護,所以今人認為吃狗肉殘忍,對草木山嶺被破壞感到惋惜,這些都未曾計較對人類有何益處,是文明開化的表現,困在冷氣房的人或許難以理解。

  要指責環保論,當然要祭出貧苦大眾沒有合適居所的旗幟,施永青聲言︰「很多『環保人士』,自己已有樓住,還要攬着郊野公園不放。」又言居於劏房的基層市民只能為口奔馳,無暇「逛」郊野公園。多少環保人士有物業,業主之中又有多少是環保人士,環保人士之中又有多少是施永青所謂的「環保人士」,或許中原集團自有不能公開的數據庫,解開這般疑團。無論如何,郊野公園是綠化地帶的一部分,政府只是開闢小量道路客讓市民在其中遊覽。現任大學客座教授、前天文台長林超英已在不同渠道多次論證郊野公園是「市肺」,其中植被對淨化香港污濁的空氣有莫大作用,開發郊野公園作為住宅用地,正是向重要臟腑開刀,因此郊野公園以及周邊地帶絕非奢侈品商場,只用來「逛」的。如此,貧民豈非上樓無期?經濟學家林本利也多番交代研究,證明香港有充足的住宅單位應付需求,但單位卻未必編配到有需要的人手上,指出梁振英政府經常誇大香港缺乏土地的情況。施永青貴為地產豪強的主席,有關土地、住屋的事實,卻對若懵然。

  施永青的言論只是反智香港全豹之一斑,久不久我們便聽見一些賢達說話,他們擁有財富,還擁有創造更多財富的資本;他們手握權力,尤其掌握重要的話語權,卻不時暴露目光如豆、不學無術、傲慢無知的個性,大放厥詞。他們認為「生活」一定是「磚頭」,「需求」一定是「市場需求」,「拼搏」一定是換來金錢價值。主流傳媒慨嘆世界步入後真相時代,附以對民粹、弱勢大眾的批評,香港在顛倒是非一環上,卻很前衛,背後所倚仗的是屹立的權勢。

Commentaires


文章分類

CONFIDENTIAL, Copyright © 2016 Diffangles HK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