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最近日誌

竭澤而漁

  近年由於網絡媒體的大肆宣傳,以及大眾保育意識的提升,香港人逐漸少吃魚翅,雖然在飲宴上還是會看見魚翅,但陸續有酒樓推出無翅餐單,可見香港為保護海洋生態的努力。

不過近日筆者發現,在街巿中有不少魚檔出售小魚,而圖中這魚正是白䱽(或作鯧)的小魚,成年的白䱽體長可達六十厘米 [註1],而圖中的小魚目測只有大約九厘米。雖然香港人逐漸少吃魚翅,但似乎捕魚人士的保育意識並沒有改善,每逢踏入春天,這是魚苗成長的季節,海中的魚苗都會被捕光,而國內的漁船亦會在港非法捕魚 [註2],加速破壞海洋生態。巿民和政府可以怎樣做才可以真正幫助我們的海洋?

  首先,筆者認為要拒絕購買魚苗,如果需求下降,捕撈到的魚苗不值錢,捕魚者就會放走魚苗,等魚苗成長到一定體型才會捕撈。第二,大家選購海鮮時可以參考由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出的《海鮮選擇指引》[註3],這是香港現存較為有系統的海鮮食用指引。第三,政府應跟隨外國對漁獲限制立法 [註4],限制漁民及業餘釣魚人士過度捕撈。第四,要求政府加強海上執法,同時加重非法漁船在港捕魚的罰則,以保護本港珍貴的海洋資源。第五,聯署反對任何破壞海生態的工程。近年香港有大大小小的海岸工程進行,包括:港珠澳大橋、機場第三跑、龍尾人工沙灘等,在此筆者極力反對令自然永久無法復原的工程,例如港珠澳大橋工程,有報告指出中華白海豚的數目於15/16年度降至新低 [註5]。

  請各位拒絕食魚翅的同時,也不忘關心本港的海洋生態,小至精明選購海鮮,大至監察政府施政,從多方面著手,才能令海洋生態得以維持,創造更美好的將來。

文章分類

CONFIDENTIAL, Copyright © 2016 Diffangles HK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