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最近日誌

不容再簡單的腦袋

圖片來源︰http://dalicetrost.com/business-writing-tip-51-abbreviations-1211

  香港曾是英國殖民地,英文是其中一種常用語文,有好些事物的英文名稱較長,包含多於一個詞語,不少人乾脆抽選每個詞語的首個字母,再串連一起,作為簡稱。本來簡便表達一種事物,並無不妥,但觀乎今天風氣,運用英文簡稱的遺害已靜靜滲入生活中。

  英文簡稱之便利,可以大大減少原本名稱偏長所造成溝通、書寫的麻煩,例如「綜合招聘考試」(Common Recruitment Examination),簡稱CRE;品質控制(quality control),簡稱QC。這些都可避免使用全名的囉唆,講的寫的聽的讀的都方便。

 可惜簡稱遭濫用,也可能是命名的人運用簡稱達到簡便以外之目的。TSA,這三個字母,中小學生、家長、教師聞之不色變,也不會歡喜。TSA全名是Territory-wide System Assessment(全港性系統評估,「性」字其實可省略)。小三、小六、中三學生被逼操練中文、英文、數學試題,應付這個政府審定學校學術水平的測試。不論由學校發出的家長信、時間表、功課欄中都可能印上「TSA」三個大字,鋪天蓋地顯示學校着緊,而有關人等漸漸忘記TSA代表甚麼,只知或從來不知這是學校催逼學生勤加操練的苦役,總之TSA就是考、考、操、操、做、做,目的及意義當然不瞭解。甚麼T?全港?原來是與全港學生比拼,再按賽果評定學校的等級。甚麼S?原來是教育部門自稱有某套系統。甚麼A?原來是一種評核,而該評核是否有效,能否提升教育質素,則成疑問。TSA三字母連結起來,成為一個符號,變成近乎受膜拜的象徵。一個教育局宣稱不鼓勵操練的「評估」,能夠成為學校爭相奪取佳績的遊戲,除了由來已久的考試文化、業績文化外,把考核約簡成圖騰般的印象也應記一功。

  簡稱還可令使用者彷彿置身於小王國中,與外界隔絕。港人常稱的GM,是general manager,但也可以是genetically modify,甚至是good morning,想GM必是總經理者,排除了職場外的世界。DC可以是District Council,美國人卻多半即時理解為District of Columbia,懂機電的人會想為direct circuit,遊戲迷還可當作Dreamcast。為何稱DC必是「區佬」的議會?有些人自稱「從事CS」,可以是電腦業界(Computer Science),可以是更專門的Chip Select,甚至是專業電玩家(有電腦遊戲《Counter Strike》)。為何非客戶服務(customer service)不可?某一環境若掛上滿天星的這類簡稱,可以把人浸淫在GM唯經理、CS唯客戶服務的處境中,而忽略它們可以代表的其他意義,久之人的思維便會變得狹隘。甚至有人對運用如斯簡稱樂此不疲,他們更會引以自豪地走進封國,自詡對藩籬內的情況瞭如指掌,但對此外的世界而言,這行為只是自入井底。

  佐治.奧威的小說《一九八四》中講述某政權把語言大幅約簡,例如good是好,plusgood是更好,若說最好,便簡便地說成doubelplusgood。不好稱ungood,其他表「不好」的詞可以棄用,最壞就稱doubleplusungood。雖然不是以英文字母為簡稱,但省略語言,長遠也是省略思想,令人更易被操控。方便不一定邪惡,也不一定瑰麗,使用簡稱時,也該思考這是否有人所建立的封國囹圄,又是否內藏引人盲目崇拜的圖騰。

文章分類

CONFIDENTIAL, Copyright © 2016 Diffangles HK

bottom of page